推薦連結

fb讚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天下雜誌精選文章: 〔破解時事〕物價連漲!那些民生經濟指標應該要重視

天下雜誌精選文章
天下雜誌幫助您掌握最前瞻的觀念與趨勢,與世界零距離,與台灣超連結。榮獲亞洲出版大獎、亞洲卓越新聞獎首獎等,在混亂的世界中,天下雜誌給您一束最清晰冷靜的聲音。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破解時事〕物價連漲!那些民生經濟指標應該要重視
Apr 6th 2012, 03:31

  • Facebook
  • Plurk

2009-10 Web only 作者:鄭貞茂

那些民生經濟指標 應該要重視圖片來源:鍾士為

自從新任閣揆吳敦義院長提出「庶民經濟」的施政理念之後,贏得各界回響,其實這除了反映當前台灣景氣狀況依然不佳的事實,也反映國內所得分配惡化的長期結構性問題,因此一般庶民無不希望政府未來施政方向,能夠多照顧弱勢族群,扭轉過去政府給人感覺政策面較偏向財團與企業的印象。

由於民眾感到許多經濟指標無法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態,因此如何編製一個讓民眾感同身受的經濟指標,便成為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

「庶民經濟」口號剛提出的時候,有人認為這其實是所謂的「街頭景氣指數」,例如周五深夜Pub的人數、餐廳人數、機場人數,甚或國道大車流量等指標,透過與民眾生活關係密切的各種消費實際現象,觀察真實景氣變化,縮短正統經濟數據與現實生活的落差

這些指標雖然可以彌補國民所得、物價與失業率所傳達出來的冷梆梆經濟訊息,卻仍然無法真實反映民眾真實生活情況與感受,更無法反映長期結構問題,要重視庶民感受,仍應從庶民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項指標著手。

從吃的方面來看,固然餐廳人數可以反映景氣狀況,但應同時調查高檔餐廳家數與50元便當店家數的消長情況,同時應調查外食人口比重以及每周外食金額。如果外食人口增加,但每人外食金額下降,這仍有可能反映景氣不佳,庶民必須增加工作時間以賺取額外所得,所以沒有時間煮飯,但每周在外吃飯的費用仍要儘量節省。此外,路邊攤數量增加也反映工作機會減少,逼迫庶民必須出來擺攤。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