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連結

fb讚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天下雜誌精選文章: 〔破解財經〕投資美國夢?人與錢,投資前景2大關鍵

天下雜誌精選文章
天下雜誌幫助您掌握最前瞻的觀念與趨勢,與世界零距離,與台灣超連結。榮獲亞洲出版大獎、亞洲卓越新聞獎首獎等,在混亂的世界中,天下雜誌給您一束最清晰冷靜的聲音。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破解財經〕投資美國夢?人與錢,投資前景2大關鍵
Apr 27th 2012, 03:18

作者:李雪雯2012/04/27

投資人終究必須理解:投資前景不外乎「人」與「錢」這兩大標準。擁有了年輕的人口,才能產生龐大的生產力,進而促進經濟成長與財富的增加;而人才再加上錢財,才是能替投資大眾創造高額獲利的重要關鍵。

上個星期,筆者在採訪完一位醫生之後,對方突然拋出一個問題:妳有沒有一個值得長期投資的好標的?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筆者想從「美國夢」這個題目開始談起。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所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源於英國對美國的殖民時期,發展於19世紀,是一種相信只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的奮鬥,便能獲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繁榮,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

美國夢成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國的主要原因—無論過去或現在。在今天,每年有超過一百萬的人成為美國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地點。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全球的投資資金。

寫到這裡,讀者可能更是丈二金鋼,摸不著頭腦了。追尋美國夢的美國移民與投資理財有什麼關聯呢?筆者認為,這裡頭就藏著未來得以長期投資理財的密碼在其中。

根據4月23日《朝鮮日報》引述前東京大學教授、日本銀行副行長西村清彥的說法指出,「老齡化引發的人口結構變化」是西歐金融、債務危機的重要原因。

西村清彥提出的依據是「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率」,該比率反映由幾名生產年齡人口(15至46歲)撫養1名老年人和兒童等非生產年齡人口。在日本該比率 1990年以2.3名達到頂點後呈下降趨勢,引發了房地產泡沫破滅和金融危機。

在1990年時,是由2.3名年輕人撫養一名老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的生產年齡人口,承擔起撫養老人和兒童的重擔。該比率下降意味著人口中心從消費旺盛的年輕階層轉換為高齡者。也就是說,年輕人口增加推動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 (bonus)」時代結束,進入老年人口增加導致消費和生產減少,福利費負擔猛增拖累增長率的「人口負擔(onus)」時代。

該篇報導引用人口結構變化論者的主張指出,繼西歐發達國家後,中國、韓國也將面臨危機,全球經濟危機進一步加劇的可能性很大。西村清彥預言,韓國、中國、新加坡的生產、非生產年齡比例,將在2010年至2015年達到頂點後回落,屆時將很可能面臨危機。

而這一主張,也成為最近在日本盛行的「中國泡沫破滅論」的理論依據。由於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因此老齡化速度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快。此外,中國的生產年齡比率增長勢頭也放緩,引發勞動力緊張和工資上漲現象。

為什麼筆者會花這麼多的篇幅,進行以上人口結構的陳述?無非是因為投資理財的最終原則就是:所有最值得投資的方向,都將是以「經濟成長前景及動能」為最大依歸。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未來最值得有錢長期投資的地區,自當以美國為主。筆者在前一期(4月5日)的《我是人迷思338-投資市場大風吹!吹QE1、QE2的資金》專欄中,就曾經大大看好美國未來的投資前景。

其實總的來說,最重要的理由有二,其一就是本文前面所提到的「人口紅利」因素。其次則是與人的流動有關的「錢的流動」方向及趨勢。通常,錢會隨著人的移動而流轉。

事實上,一個國家的經濟前景之所以看好或看壞,除了人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錢。也就是說,如果只是單純進行「數人頭數」的競賽,除非他們有能力讓口袋裡「麥克麥克」,否則短期來說,依舊是成不了多大的氣候的。

因此,就算依照西村清彥的說法,美國的「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率」已經到頂,但是,由於美國是全球國家當中,移民政策最為開放,也是最吸引其他國家人民前往的國家之一,其中又以有錢人最為積極。

之前,大陸《中國評論新聞網》引述一項由美國調查機構所做的的研究顯示,美國高居全球最多人想要移居的國家榜首。全世界一共有6.4億人想要移民美國,光是中國大陸,就高達2200萬人。

2011年4月,大陸招商銀行與貝恩管理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1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個人可投資資產(不包括自住性房地產和流動性較差資產的私人財富)在1000萬人民幣的高淨值人群中,有60%受訪者已經完成或正在考慮投資移民;在可投資資產過億元的富豪中,有27%已完成移民,47%表示正在考慮。

也有報導指出,近20多年來,大陸派出的1百7萬留學生,但只有27.5%選擇回國。這群龐大移民潮,在大陸方面看來,最心疼的是人才跟資金,也就是真正的「人財兩失」。

另外以4月5日《大紀元》網的新聞引述,根據全美地產經紀協會(NAR)提供的數據,中國人是目前美國房屋市場的第二大外國買家,僅次加拿大。調查顯示,大約有一半的中國富豪考慮要在國外居住,他們的第一選擇是在美購房置業,以圓美國夢。

報導中指出,中國人對美國房地產的興趣在美國房市危機中急升,房屋價格的下降使其更具吸引力。NAR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中國人在美的購房總資產在74億美元,比一年前上升24%。2011年度,來自中國和香港的買家花費17.1億,在美購置商業類地產。而這個數字,是2008年的4倍以上…。

事實上,對照美國股市的長期走勢來看,儘管中途會有較大幅度的下挫,但是整體來說,多少還是能夠顯現出「長期趨勢向上」的格局。從簡化的角度來看,美國正是以聰明的手法,吸引到全球的人材與財富。也因此可以透過資本的累積與人材的創新,不斷造就出一波比一波高的經濟成長。

至於日本及西歐等國家,之所以會走上「人口負擔」與「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當中,老實說與其「嚴重排外」的心態不無關係。儘管這與國家歷史文化大有關係,但對未來長期的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嚴重影響,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筆者認為,「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率」這項標準,是一個檢視投資方向的非常不錯的指標。同時也依據國內主計處所公佈的資料,繪製了一張「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率」的表格如下

一般生產年齡人口是指15~45歲,由「15~44歲的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來看,高峰期是出現在1995及1996年;而由「15~49歲的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來看,高峰期則是出現在1998、1999年。

從這張表上來看,「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仍有其應用上的迷思,值得投資人特別注意。當「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率」由高點向下時,並不代表所有投資標的的價格,從此便一落千丈,沒有價格增加的可能。

以日本房地產價格變動率為例,就算在房地產泡沫之後,儘管價格增長率變小,但仍有小幅「正成長」的可能與機會。也就是說,「生產、非生產年齡人口比」是泛指一個長期的趨勢及方向。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外來的投資)的既定走勢下,這個指標是有其長期適用性的。

另外筆者想要強調的是:雖然長期看好美國市場的投資前景,但並不表示其他市場(包括即將在10月份舉行「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中國大陸股市)不會出現短期政策利多刺激下的上漲行情。

然而,投資人必須了解趨勢大方向不可逆的道理,硬是拉抬起來行情,「爬」得越高,之後摔下來的也越重。聰明的投資人在搶短線行情之際,也千萬要小心避免讓自己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最後,投資人終究必須理解:投資前景不外乎「人」與「錢」這兩大標準。擁有了年輕的人口,才能產生龐大的生產力,進而促進經濟成長與財富的增加;而人才再加上錢財,才是能替投資大眾創造高額獲利的重要關鍵。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