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連結

fb讚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免費課程 - Google 新聞: 十五年免費教育應積極推進 - 香港商報

免費課程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十五年免費教育應積極推進 - 香港商報
Apr 2nd 2012, 01:53

    十五年免費教育應積極推進

    九龍城工商業聯會會長蕭楚基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資本,在全球化時代強調人力資本的競爭下,許多先進國家均在早期兒童教育與照顧的公共投資逐年增加,普及幼兒教育及受教年齡向下延伸已成為國際幼兒教育共同發展的趨勢。幼兒教育作為核心教育的起步點,在需要從長遠發展規劃、具體教育政策、合宜資源配置、教師專業發展等各方面相適應。自去年特區政府就十五年免費教育作可行性研究,隨即泛起了熱烈的討論。

    基礎教育不及澳門

    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將幼兒教育定調為學前教育,幼稚園全屬私立學校,家長自行決定需否送子女入學。

    及至2000年教育統籌委員會謀定以「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主題的21世紀教育藍圖,當中倡導了幼兒教育改革方案,構築了幼兒教育新文化的願景。為此,教育當局先后於2006年發表了《學前教育課程指引》及宣布推行學券計劃,確實為本港幼兒教育的發展帶來曙光。

    現時本港幼稚園學券計劃早於2007年推行,為全港79%的非牟利幼稚園提供資助,每年惠及約12.9萬(超過八成)學生,而經教育統籌委員會工作小組與業界深入檢討后,政府作出微調的改善措施,包括放寬學費上限,每年檢討學券面額、加強學費減免等措施,普遍受到家長(尤其是基層)的歡迎。然而,其他來自幼兒教育培訓及辦學機構的持份者指出,整體教育占本地生產總值仍然落后於馬來西亞、韓國及泰國等亞洲國家,而同屬特別行政區的澳門已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反映本港基礎教育顯然有進步空間。筆者認為,特區政府現時坐擁豐盈的財政儲備下,是適當時候向十五年免費教育邁進。

    需確保幼兒教育多元化

    最近有教育團體提出參照現時教育局直接資助中小學的模式,即時取代學券制,實施三年免費幼兒教育。若從學券制過渡到免費幼兒教育,需以不同持份者角度作出更全面和根本性的政策改動,從辦學機構方面來說,最理想莫過於如中小學般由政府提供標準校舍,但是,目前本港有近一千所營辦中的幼稚園,是難以落實的;相反來說,政府可考慮而以可調整、設上限的代付租金形式,去資助營辦團體較實際可行。此外,筆者贊成建立政府與幼教界別議員常設諮議平台,積極研究更有效的新資助模式,以及適切的派位機制,消減過度市場主導的淘汰競爭,確保幼兒教育長遠多元化的發展。

    從家長角度出發,因幼稚園素來不是強制教育,家長可因應兒童需要而作出選擇。故考慮引入統一派位機制與規範課程內容前,政府需要凝聚社會各界共識,避免出現類似直資學校學位貴族化、學位供求錯配等問題的出現。

    再者,政府務須加大力度推動家長教育,讓辦學機構和家長建立夥伴關系,強化對新移民與少數族裔的兒童的關注,共同促進弱勢社群兒童的公平發展機會,為構建和諧共融的社會作出貢獻。

    提升幼師隊伍穩定士氣

    從教師發展角度來看,首要檢視幼師的薪酬待遇,以穩定幼師的士氣,循序漸進拉近與中小學教師的薪酬差距。其次,當局需正視幼師的工作量及工作壓力,訂定合適的師生教顧比例。要使幼師隊伍不斷提升和持續發展,可按2000年《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所提出的讓幼師進一步朝向學位資歷方向發展,并制訂幼師專業提升的時間表,由政府當局推動不同類型的進修課程,考慮設立發展基金,繼續津貼幼師進修的學費。

    現時,教育局落實學券政策首階段完結,加上新特首對幼兒教育的高度關注,正是良佳時機從多角度檢視得失。筆者相信,只有在政府、業界、學者及家長的多方協商,共同攜手規劃教育發展的藍圖,為香港的未來書寫絢麗的新篇章。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