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中正四路可說是高雄喜餅業的超級戰區,一路走下來,全台喜餅業者幾乎到齊,成立於清光緒16年的百年餅店舊振南,也矗立其中。百年歷史並沒有讓舊振南顯得老邁,而是在傳統中淬鍊出歲月的風華,第四代傳人李雄慶說,他將漢餅業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堅持傳統並非怯於改變,而是沈著守護時間的美好價值。
舊振南在1890年,也就是清光緒16年,由第一代創業者葉老尾成立於台南府城,原名為「正利軒」。日據時代結束後由台南搬到高雄鹽埕區,更名為「振南餅舖」,隨著行政經濟區的移轉,最後搬到前金區中正四路現址,正式定名為「舊振南餅店」。
製餅技藝 傳賢不傳子
李雄慶說,葉老尾人稱為祥師,當時並沒有把事業傳給自己的養子,而是把它交給店裡手藝最好的製餅師父,也就是李雄慶的姨丈公陳光裕,可說是「傳賢不傳子」。
陳光裕和李雄慶的外公都是製餅師父,兩人總是互相幫忙,李雄慶從小就在餅舖玩耍長大,對這個事業自幼耳濡目染。
舊振南的第二代當家陳光裕,對製餅業自我期許很高,他不斷交代子孫和店裡伙計,「揉麵要手工、內餡要實在、烤餅火要勻、不加防腐劑」,並把這四句做餅精要寫進祖訓,成為台灣餅業人文史上,第一個把製餅精神寫進祖訓的老字號。
這四句祖訓乍看之下,並無特殊之處,其實是中式漢餅的製作精髓,手工揉麵可以減少麵糰裡的氣泡。內餡實在指得是經過煮、炒、滾等過程,餡料才能真正散發精緻口感。而烤餅火要勻,除了慢工出細活的意思,也意指經過這樣的程序,餅皮才會入口即化。
至於不添加防腐劑,在食品亂添加化學成分的現今,看來更是彌足珍貴。
李雄慶說,舊振南對製餅業的兢兢業業,來自於市場對這塊「金字招牌」的肯定,以前的大戶人家、達官顯貴最重視體面,送禮一定要送最好的,雙方都要有面子,如果訂婚喜餅不是用最響亮的舊振南,那就不要來談婚嫁,當時的舊振南可為盛極一時。
品牌精神 喜悅和信任
現代人對送禮愈來愈沒有概念,李雄慶說,送人家的東西,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如果連自己都覺得不好,那怎麼送得出手?
尤其是訂婚喜餅,那是兩個滿懷喜悅的新人,藉由喜餅告知親朋好友「我們要結婚了」,因此喜餅一定要挑新鮮,最好還要有傳統、有故事、有文化,讓收禮的人感到「情深意重」。
舊振南的客戶,最近比較知名的包括前總統陳水扁,當時陳致中和黃睿靚的訂婚喜餅用的就是舊振南,高雄前議長陳田錨家族,前國際扶輪副社長黃其光,都是舊振南的忠實顧客。
走過百餘年的漫長歲月,舊振南的經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之前舊振南也曾因為漢餅和西餅混雜,以及過度轉投資定位不清,讓招牌蒙塵,令顧客因失望而逐漸遺忘。
如果說創業的葉老尾是奠基者,第二代陳光裕讓舊振南聲名遠播,那李雄慶就是重新擦亮招牌,並且發揚光大的第四代。
李雄慶說:「沒有品質就不要談品牌,品質是一切的基礎,服務則是品質的加值」。而要做好品質和服務,最重要的就是定位清楚、專注本業,只要夠用心、專心,自然會注意到每個細節,一切都是一步一腳印。
過去舊振南的主力,在於喜餅市場。李雄慶接手後,重新整頓稍嫌雜亂的產品線,自我定位為中式漢餅的專家,並且改變中式喜餅的成分比例,衍生出新的漢餅伴手禮市場,同時開發百貨公司通路,成為走進百貨通路的漢餅業者,加上三個門市、高鐵、機場免稅店和電子商務,現在舊振南掌握了15個通路,讓過去侷限於高雄的舊振南,版圖擴大到全省。
現在舊振南的伴手禮市場已經大於喜餅,占了六成的營業額,每年可以賣出100萬個綠豆椪,和超過500萬個鳳梨酥,而顧客的年齡層也從「老」主顧,壓低到25到35歲的年輕族群,讓老品牌有了新生命。
舊振南的品牌精神,就是喜悅和信任。李雄慶說,經營老品牌沒有什麼撇步,就是用心做好該做的事,和永遠比消費者更瞭解他們的需要,讓消費者覺得這家店值得信任,以喜悅的心情購買舊振南的產品。
李雄慶認為,老品牌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於百年來都能獲得顧客信賴,而非以過時的老舊面貌示人。因此舊振南改變了傳統的產品型態,並且以既傳統又時尚的包裝,讓產品看起來高貴卻不貴,消費者可以用不心疼的價格買到「奢華」幸福感。
在產品型態方面,舊振南將食材全面升級,以低油、低鹽、少糖和傳統手工,把過去也叫做「大餅」的漢餅縮小,以因應現代人口結構的改變。卻去一斤重的大餅,舊振南都改成12兩的尺寸,傳統六色餅則改為八兩,讓消費者吃得沒有負擔。
在包裝上,舊振南的現代禮盒曾得過,有設計界奧斯卡獎的「德國IF 」大獎。由於不添加防腐劑,禮盒中也教導消費者如何保存,讓糕點能常保新鮮和美味。可說在視覺和味覺上全面創新,為老品牌注入時尚感。
文創上身 濃濃時尚味
李雄慶說,中式漢餅業也算是文化創意產業,這是一種自我角色的定位,當定位清楚,要賣什麼?要怎麼賣?一切都會有脈絡可循。即便是漢餅這麼傳統的食品,也必須跟創新、時尚接軌,用精緻美美的包裝,讓消費者眼睛為之一亮,才有刺激消費的機會。
當定位清楚,做法也清楚之後,消費者和通路商都會對這個品牌有概念,員工也會知道該怎麼做事,品牌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做出來,一切急不得,但必須不斷前進。
今年舊振南將加強員工的教育訓練,成立「舊振南學院」,讓100多位員工再重新學習。李雄慶說,品牌不是老闆在前面喊衝,員工卻面面相覷不知所以,必須上下有共同的認知,也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企業才能日漸茁壯,畢竟只要人對了,一切就對了。
李雄慶認為,員工腦袋裡頭一定有隱性的知識經濟,只是平常不曉得該怎麼表達,或是不知道有沒有說出來的價值。
舊振南學院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寶貴的隱性知識,透過專家的教育引導挖掘出來,然後放在E化平台上,變成大家隨時可以互相學習參考的顯性知識經濟,讓員工也有成長進步的機會。
對於中式漢餅,李雄慶有一份使命感,他說中式糕點的精華,並不再大陸,而是保留在台灣,這麼有傳統又美味的飲食文化,不但應該要推廣出去,更要讓年輕人知道,因此舊振南重視每一個細節,對他來說,魔鬼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藏在每個細節裡。
舊振南餅舖小檔案
創店時間:1890年
創業者:葉老尾
現任負責人:李雄慶
傳承:四代
招牌產品:綠豆椪、鳳梨酥、訂婚喜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