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訪問最重要的意義在於,緬甸一年前開始的改革獲得了認可。8月之時,翁山蘇姬與登盛首度會面,也使改革力量快速增強;雖然登盛似乎真的有意改革,但翁山蘇姬相信登盛提出的改革計畫,才是最重要的力量。
兩人都需要對方,登盛需要翁山蘇姬的背書來掃除各界疑慮,唯有如此緬甸才有辦法取得全球金融系統的協助。另一方面,翁山蘇姬也需要登盛的改革,方能帶領全國民主聯盟登上主流政壇。
不過,緬甸的改革力量仍舊脆弱;政府內有改革派,自然也有強硬派,強硬派不會輕易放棄軍隊的政治和經濟領導權。
對緬甸本身來說,這些國內議題最為重要,但對緬甸和美國政府來說,雙方擔心的是中國快速崛起。中國對緬甸的控制力日漸增強,緬甸人也越來越不滿;登盛非常在乎此事,他最近暫停了中國的水壩計畫,也與軍事首長分別拜訪了印度和越南。
歐巴馬政府現在宣佈亞太區是美國的新重點,而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也開始強化與東南亞盟友的關係,能讓緬甸靠向西方會是相當重大的勝利。中國對此十分警愓,美國也不太可能輕鬆得手;就在希拉蕊造訪後三天,習近平也在北京接待緬甸的軍事首長,他們表示會強化兩國的策略夥伴合作關係。(黃維德譯)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11
經濟學人英文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