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連結

fb讚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知識經濟 - Google 新聞: 民營經濟已進入復雜工業化階段(圖) - 鉅亨網

知識經濟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民營經濟已進入復雜工業化階段(圖) - 鉅亨網
Mar 5th 2012, 09:45

歐元區2月Markit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48.8,預期49.4,初值49.4

■精彩話語

●大、中、小、微企業的立體發展,正是我國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表現。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算是成長的煩惱。

●現在,在900萬家民營企業中,已經有一批大企業走在了市場的前邊,如果政策能助推一把,它們無疑會走得更好、更快。

●當我們在復雜工業化階段,決定向哪個方向走時,千萬不能因噎廢食。

有市場,就有波動;有高潮,就有低谷;有擴張,就有收縮……

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要直面市場經濟帶來的挑戰。日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王玉鎖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落實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不能僅就民營經濟談民營經濟的問題,應從中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征入手,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特征,也是企業決策的基本出發點和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經過二十多年企業歷練和用心觀察,王玉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不過,他也清醒地看到,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民營經濟已進入復雜工業化階段。在這一階段,新問題不斷出現,一些老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民營經濟要順利實現整體升級、再次騰飛,需要跨越的障礙還有許多。

荒,是進入新階段的信號

記者:"荒"已經成為2011年的一個關鍵詞。缺錢、少人、沒地,幾乎成為每個民營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您怎么評價"荒"對民營經濟的影響?

王玉鎖:事實是這樣的。但它也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而且,荒也是相對的。發展的過程,資源永遠有限,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如果我們一切都按照想象力去做,或者說按簡單的想象力做的話,資源肯定不夠。所以我認為,現在認清所處的階段性特征、找準發展的方向,比什么都重要。媒體應該多宣傳經濟發展的方向性、趨勢性的東西。數百萬民營企業家需要這些信息。這一點,我體會很深。新奧集團六年前就開始轉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參加各級政府、政協組織的學習活動比較多,信息量比較大,慢慢就對經濟發展的趨勢有了明晰的判斷。

記者:最近關於"再實業化"和"去實業化"的討論比較多。在您看來,民營經濟現在處於一種什么發展階段?

王玉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到今天,民營經濟發展已經三十幾年了。現在回頭看,每個階段的特征都很明顯。

第一個階段從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十年左右時間,就是簡單商品經濟階段。當時一些有商品意識的人,搞一些加工、短距離販運等。還有一批就是給國有企業配套的鄉鎮企業帶頭人。但他們基本處於輔助地位。

第二階段是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后,出現大批體制內的人下海。特別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本世紀初,新知識經濟興起,傳統的制造業效率大幅提升,涌現出了一批新興的服務行業。這階段輕型工業在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的推動下,加速向重工業推進。

第三個階段從五、六年前開始,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有人用"酸甜苦辣"來形容,我把它稱為復雜工業化階段。經濟體內的工業門類已經很齊全,發展態勢與前些年相比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各行業、各企業的決策和發展路徑,都出現了大量看似沖突的現象。比如,去年有一些企業家在加大工業生產投入,同時,也有一些資本從實業抽出成為游資,去炒作短線商品;有人提出"去實業化",向金融、產業資本轉移,有人則提出中國經濟需要"再實業化",加大對實業特別是基礎工業的投入,等等。

復雜的階段要區分層次性

記者:對於"再實業化"和"去實業化",您支持哪個觀點?

王玉鎖:觀點都有可取之處,不能說支持誰反對誰。從簡單工業化到復雜工業化階段,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管理模式,也有不同的法律環境。現在出現的一些矛盾現象,都與各方面的配套,或者說沒有理清層次性有關。

記者:您所說的層次性指什么?王玉鎖:簡單地講,復雜的經濟體中,包括大、中、小、微各種不同發展層次的企業。每個層次所面對的問題和解決路徑,都有很大差別。

比如,曾經有一些記者問我,發展實業最苦惱的是什么?其實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苦惱。在做事兒之前,先去考慮這個地方設在哪兒,有哪些資源;地方解決了以后,要考慮人,誰來做最合適?人的問題考慮完以后,又要考慮這個事,涉及哪些大的方面。每個階段都不一樣。

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層次性已經非常明顯。一些小微企業正在創業階段,它們的訴求是先活下來再說。有的中型企業,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它們面臨的是擴大規模,還是轉行,比如轉向金融。再大一些,比如民營500強企業,主業穩定,利潤有一定保證,提效、降耗、清潔生產就會是它們自然的選擇。如果人力資源充裕,這些大企業還可以考慮進入其他一些政策鼓勵的行業。

大、中、小、微企業的立體發展,正是我國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表現。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算是成長的煩惱吧!

記者:怎么才能消除這些煩惱?

王玉鎖:只要我們搞市場經濟,這個煩惱就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這是必然的。不要想著去消除它,應該針對發展趨勢做一些預判、引導,在立規矩上下功夫,其余的事情交給市場,交給企業家去煩惱。

比如,現在討論得比較多的民資進入金融業問題。我覺得應該從制度上、機制上來規範,不要區分國有、民營。如果有投資人愿意開辦金融機構,可以。辦理貸款業務,就按著制度走,利息怎么算、多長時間還,采取協商方式處理。監管者主要提醒投資人注意放貸風險,至於是否盈利,那是投資人自己的事,自己的錢賠了也只能自己兜著。如果要吸收存款,那就要制定更嚴格的規定,社會公眾把錢交給你,你得拿出讓公眾和監管者都放心的措施來,達到標準,你就可以做,否則,再有實力也不行。不能把最終責任都轉移到監管者身上,應該用制度把風險交給市場來解決。

我們今天還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難,就是工業化與城鎮化都是在短期內爆發式推進,國外二三百年發展歷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在我們這里集中地出現了。因此,我們即使意識到企業轉型的重要性,也要注意保持合理的節奏。轉型就意味著一部分企業要被淘汰,如果淘汰得太厲害了,中國經濟會受不了。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我認為應該借鑒改革開放形成的成熟經驗,鼓勵一批企業先轉、先升級,在穩定經濟發展態勢的情形下,引導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加速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邁進。現在,在900萬家民營企業中,已經有一批大企業走在了市場的前邊,如果政策能助推一把,它們無疑會走得更好、更快。

升級的兩個關鍵是方向與成本

記者:今天的選擇,決定了明天的發展。您認為,對於民營企業升級的關鍵是什么?

王玉鎖:搞市場經濟,所有的企業都要自覺或不自覺地優化產品結構、升級企業管理,不斷地調試與市場的關係。關鍵是方向和成本。方向錯了,做得越好,越難轉身。方向對了,也要看手里的資源,能否支撐一直走下去。

記者:在您的觀察中,民營經濟升級可以預見的方向,有哪些?

王玉鎖:中央提出的兩個戰略應該引起我們高度注意,一個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個是文化產業。中央的政策,都是經過長時間調研、各方論證,綜合各方意見討論后才出臺的。這比企業家自己的研究更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當然,這些政策總的來說還比較宏觀,投資只要抓住其中一兩個點,就可以了。

文化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兩個"蛋糕"都很大,但它們需要的知識層次比較高,而且投資周期都比較長。還有就是市場培育也需要很長時間,這也是投資的一個風險。

對於投資人來說,培育期是對能力和財力的考驗,也是對意志的磨煉。對政府來說,培育期則要采取與成熟期不同的產業政策。

我們常說,盛世文化興。每個時代都有獨特的文化現象和載體。特別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就要上升,這時政策的杠桿作用就會非常明顯。比如可以出臺政策,將文化產品稅前列支,這樣企業乃至老百姓就會有一定的動力去消費,以后一些公司、企事業單位的福利可能就從油米面轉向電影票、歌劇票等,能夠撬動很大一部分市場。如果企業在文化產業上的投入也能稅前列支,作為成本,那么市場上的文化產品供給也會極大豐富起來。

產業培育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