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連結

fb讚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知識經濟 - Google 新聞: 開會能救經濟嗎? - 中時電子報

知識經濟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開會能救經濟嗎? - 中時電子報
Mar 31st 2012, 19:13

     ■我國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在2000年為1,823億元,至2011年財政赤字升至3,459億元,十年間財政未曾平衡,而同期間各級政府債務餘額占GDP比率,也由26.6%升至40.9%。

     ■台灣全體產業的附加價值率(附加價值占生產總額)十年來持續下滑,從2000年的47.1%降至2010年的41.4%,其中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在同期間也由26.3%降至21.3%。

     政府近日成立財政健全小組,準備在全台各地舉行座談會,重新檢視當前稅制。回顧近十年政府開過的全國會議,不下十餘場,獲得的結論超過兩千項,但由於沒有貫徹的決心,收效甚微,最終只是讓官方檔案室多了幾本結論報告而已。

     這十年政府所召開的全國經濟會議之多,足可讓台灣名列「亞太會議中心」,官方只要碰到問題,就想到召開大會,2000年底召開全國知識經濟會議擬以十年發展為目標,將台灣建設成新興產業創業樂園;兩個月後又開一次全國經濟發展會議,獲得百項結論並提出行動方案,十年過去,大家不禁想問:產業創業樂園何在?

     政策反覆嘆為觀止

     2001年夏天,政府又大張旗鼓召開經濟發展諮詢會議(經發會),這次會議足足開了兩個多月,也得出322項共同意見。當年總統陳水扁還宣示將以「三個決心」和「一個貫徹」執行會議結論,惟兩岸經貿朝「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共識於四年後竟成了「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如此反覆,實令人嘆為觀止。

     經發會除了討論兩岸、產業、投資,也討論財政,並決定成立「財改會」進行稅改,以讓台灣於未來5~10年達成財政平衡,於是財改會又開了一年的會議,並且得出21項改革措施。但八年過去,台灣的預算赤字不減反增,財政平衡依然遙不可及。

     2008年政黨輪替之後,行政院再度召開賦改會,為期一年半的會議雖然又獲得83項決議,但許多懸而未決的老問題,如資本利得稅的開徵依舊無解。如今,財政健全小組會議捲土重來,然而昔日無解,難道今天就有解嗎?

     瞻前顧後會議無用

     事實上,這些財政難題能否得解,其關鍵不在於開更多的會,做更多的研究,而在於府院高層的意志,如果決策者還是瞻前顧後,還是有選舉考量,如此再開百場、千場會議,亦復無用。

     我們看看這十年政府開會的記錄,經發會開完,繼之以服務業發展會議,隨後又舉行商業發展會議、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經續會)、然後又是賦改會、全國能源會議、財政健全小組會議,許多陳年問題就在這些全國會議裡進進出出,難以決斷。

     過去這些年的經濟會議,政府部門投入龐大人力、物力,洋洋灑灑的報告勾勒願景,例如「提高附加價值,創造就業機會」、「讓台灣笑得更燦爛」,惟這些年台灣的附加價值率反而一路下滑,工作貧窮卻逐年增加,有幾個人能笑得更燦爛?

     在全球化的壓力下,台灣的經濟、財政是該有一番銳意的革新,只不過這十年來各部會連篇累牘的研究、年復一年的大會結論早已堆積如山,今天台灣的經濟改革之所以踟躕不前,顯然不在於會開得不多,而在於決策者的改革勇氣仍然不足。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