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連結

fb讚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知識經濟 - Google 新聞: 社論-台灣還需要設立特區嗎? - 中時電子報

知識經濟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社論-台灣還需要設立特區嗎? - 中時電子報
Mar 25th 2012, 19:59

     行政院長陳冲日前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有關外勞與基本工資脫鉤唯一可能的選項是像馬來西亞一樣,在境內建立一個虛擬的境外特區。陳院長所指的特區,正是經建會目前規劃中的「自由經濟示範區」。

     台灣早年受惠於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透過這些特區的特殊安排,使得台灣產業競爭力大增。但隨著東南亞及中國大陸崛起,學習台灣的特區模式,台灣特區的優勢逐漸喪失,於是有人轉而建議設置一特區,引進大量外勞並且與基本工資脫鉤,他們以為藉由外勞這一低廉的勞動成本,可以延續台灣的競爭力。殊不知台灣已走過低勞動成本的年代,想透過引進外勞來提升生產力,非僅會遭國際勞工組織(ILO)的質疑,並且也無助於台灣長期競爭力的提升。

     特區是發展中國家集中資源提升競爭力的一種設計與安排,近半個世紀以來,台灣、韓國、大陸等亞洲國家,都藉特區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綜觀各國的經驗,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特區即應功成身退,資源的分配宜交由市場決定,不需要再以行政權強加指導。因此放眼全球,少有已開發國家還像台灣如此念念不忘特區的好處。

     台灣不能忘情於特區,除了希望在特區內享有賦稅的優惠,念茲在茲的就是希望引進更多外勞,並且讓外勞與基本工資脫鉤,以降低勞動成本。持平而論,如果1990年代初期提出這樣的想法,依當時亞洲競爭大勢,還說的過去。但今夕何夕,這十多年來亞洲經濟早已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台灣還要用這種特區的老思維去因應全球競爭的新態勢,實在不可思議。

     台灣這十多年來不斷有人建議設置特區,1996年研擬營運特區的目的,即是著眼於亞洲新興國家的崛起,希望藉由特區突破兩岸未能三通的困境,以讓產業根留台灣。這樣的特區有其策略上的考量,雖然功敗垂成,仍顯示那個年代的政策規劃者確有遠見。但如今兩岸已經直航,兩岸人員、貿易、資金往來皆已逐漸正常化,當年特區所要追求的目標已然實現,設置特區的正當性已經消失。惟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業界及政府依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新再把特區的議題炒熱,而特區所殷殷企盼者正是提升外勞引進比率,及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

     業界從獲利的角度希望運用更廉價的外勞,可以理解,但政府決策者豈能如此短視?台灣去年人均所得已堂堂邁入兩萬美元的水準,台灣未來產業的發展還要靠廉價的外勞嗎?這十年政府高層經常強調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年代,台灣必須藉由技術進步來創造附加價值,但令人嘆息的是,決策者可以一邊談知識經濟、產業升級,一邊卻仍難以擺脫特區、外勞的思維。如此自相矛盾、左右搖擺的態度,實在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致命傷。今天政府決策既乏破釜沉舟的氣概,遇事唯唯諾諾,號聲忽東忽西,政策各彈各調,一碰上選舉又即興式地開出一些連自己都還不知為何物的支票,如此視政策如兒戲,台灣經濟未來如何逆風高飛?

     就以去年在總統大選期間,執政當局不斷對外表示將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於高雄一事,當時馬英九總統、吳敦義院長等政府高層大談特談,惟其內涵究竟是什麼?有時說是保稅區,有時又稱其為自由貿易港區及加工出口區的擴充,有時又說是為了加入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綜合這些談話,真可謂是牛頭不對馬尾,往往讓人不知所云。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規劃於大選之後由經濟部移往經建會,經建會擬以一年時間,研究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政策目標,再據此進行相關法規的鬆綁。但最近各方已迫不急待想把外勞與基本工資脫鉤等議題都放進裡面,逼得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大嘆:「自由經濟示範區又不是大滷麵。」

     我們認同尹主委實事求是的態度,但這也凸顯去年大選時執政者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如何的急就章,如何的不成熟,這實在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態度。須知,國家經濟政策何等莊重,豈可在沒有全盤評估之下,信口開河,胡亂吹噓?這豈非視國家經濟政策如兒戲?

     台灣今天的經濟真的需要特區嗎?為了加入TPP真的需要以特區來試點嗎?依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洽簽雙邊或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允許台灣用試點的方式辦理嗎?這些都得詳加評估其利弊得失。馬總統已經沒有連任壓力了,一切的政策自應從長期著眼,而若以長期著眼,台灣還需要自由經濟示範區嗎?決策高層實應就此再作深切思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