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連結

fb讚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免費課程 - Google 新聞: 張文光:港教育問題多 從起步已難 - 成報

免費課程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張文光:港教育問題多 從起步已難 - 成報
Mar 31st 2012, 15:49

核心提示:教育、房屋、養老這三個問題,一直纏繞着香港七百萬人,世世代代都難以解決。新特首上任在即,梁振英的新班子對香港的教育會否大刀闊斧來個改革,還是舊瓶新酒,墨守成規呢?

  教育、房屋、養老這三個問題,一直纏繞着香港七百萬人,世世代代都難以解決。新特首上任在即,梁振英的新班子對香港的教育會否大刀闊斧來個改革,還是舊瓶新酒,墨守成規呢?

  一生人自懂事之後,都要經歷十幾廿年的學校教育,可謂佔了人生三、四分之一的時間,如果教育不好,所引伸出來的社會問題相對比較嚴重,記者專訪了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由他親身演繹當今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癥結所在,必然是值得大家去深究。

  張文光認為,現時香港顯現出來的各種教育問題,其本質在於家長們普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而特區政府又未設計出真正能讓孩子們「成龍成鳳」的教育制度來配合。他表示,關鍵要先解決大學教育,只要大學教育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幼稚園、中小學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至於如何解決大學學位緊張的問題,張文光建議可實行「學券制」,為達到有資格讀大學,但又沒有學位在香港晉升的學生,可以發放暫定八萬元左右的學券,憑此學券,學生可以選擇在本港私立大學讀書,或修讀自資課程,亦可以遠赴外國求學。

  私立大學質素仍然有距離

  「關於香港的教育問題,我先從高等教育說起,因為過去有好多人喜歡從幼稚園講起,但我當了20幾年的議員後,我有頗深的感受,覺得原來要解決香港教育的問題,首先要從高等教育改起,因為香港家長的競爭好厲害,他們差不多在小生命出世沒多久,就已經排滿各種學習的時間,甚麽呢?是為了小朋友有間好的幼稚園,有間好的小學,升上好的中學,最後入到一間好的大學。」張文光說:「大學是香港家長最後一個夢,當然大學之後有更高的,但是對於他們來說,是子女長大成人後自己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個媽咪來說,她所有學習的部署,最後都是想要入一間好的大學,當我們說要好努力想去解決中小學幼稚園的問題時,原來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我們有多少有質素的大學的學位,給我們香港的學生可以入讀,如果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好多中小學幼稚園的困難競爭考試,就會相對容易,這個情況就等同於英國,英國讀書都有競爭,比如說英國的大學、中學的網上都會有排名,好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讀到排名100位甚至20位的大學,這是他們的目標。所以,他們入大學的渠道是暢通及多元的,他們的中小學也不會太過艱難,我覺得,一個對家長這麼大的教育渴求的社會,我們現在已經明白到,優先要解決的是大學出路的問題,然後中小學同幼稚園就更加容易理順,理順的意思是說教育會因此多元及合理好多,我覺得香港的大學教育,一定要增加投資和改革,要滿足香港家長的期望。」

  記者問張文光有沒有甚麼具體改革的建議時,他說:「八間資助大學並不能夠滿足家長,但是要發展資助大學,香港現在的財政即使充裕,仍然是艱難的,何解呢?因為八間大學已經由三年制突然之間擴至四年制,大學擴展的潛力用得太盡,短期之間都不可能有機會再要擴展太多學位,因為擴充一個學位,就意味着又要四年的費用,大家可以想一下,八間大學為了一個位,已經相當於擴展三分之一,然後再增加資助學位,那麼大學的質素一定下降,這個是香港八間資助大學不能夠負擔得起的,我覺得要私立大學或大學的自資課程是重要的,但是,香港早年是殖民地大學,只有一間中大一間港大,因為是要培養一些介乎於中國人和英國人之間的精英階層,但是當香港回歸之後,當時的港督面對香港大量精英移民的現實,於是,他就將香港的大學大量擴張,當時的解釋就是你移民多少,本地仍然有一批精英,但是現在已經回歸,移民問題已經解決,甚至還有學生回流,我們由兩間精英大學發展到現在的八間,這個速度再加上三年變成四年,大學的發展非常急速,如果要再發展下去是會影響質素的,所以香港要發展私立大學,但香港沒有私立大學這個體系,嚴格來講是沒有好質素的私立大學的體系。」他補充說,樹仁大學是私立大學,質素同八大仍然是有距離的,起碼資源方面就是。

  倡學券制度政府補助一半

  張文光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下,要發展一個私立大學的體系,或者大學附帶的自資學位課程體系是急不容緩的。他說:「如果要發展,問題就是怎麼樣能夠和資助大學的質素競爭,一個資助大學的學位平均22萬元,換言之一個學生一年的成本是22萬,怎麼可以收香港學生22萬去讀大學呀?太貴了,他可以選擇去英國,英國大概是一年30萬(折算港元)就可以了,怎麼和外國競爭呢?要麼就是發展二三流的大學,但家長一定不會同意,於是,我就提出要有一個學券的制度。香港中學文憑試一年約有2萬人合格,但資助大學只有1.5萬個學位,還有可能接收千幾個從英國回流返港的人,所以實際上給香港人讀的學位,大概是1400人,換言之有6000人有入讀大學的資格,但是沒有資助學位,我認為,每年應該給這6000人學券,條件就是合格就有學券,他可以用這張學券去讀私立大學或自資課程,甚至憑這張學券去海外讀書,但是要保證學成要回港服務若干年,否則要返還學券的借貸。」

  「至於這張學券究竟是幾多錢呢?我建議是『天一半地一半』,學生自己出一半學費,政府補助一半,一般私立大學單位成本是不需要22萬,文科商科課程約十五、六萬就已經夠了,政府資助8萬,就可以入讀有質素的私立課程了,如果不在香港讀,可以拿着這8萬元學券去外國讀。好處就是,香港毋須要發展大量的大學,學生就已經可以到全世界去揾書讀,或者在香港報讀優質的私立課程,政府只是每人給出8萬元,不過是比預科生多兩、三萬元,就可以多一個大學學位。」

  張文光強調,這個學券不會太多,就是6000張,合格升讀但沒有學位的就可以申請,在香港或到海外就讀都可以,這樣不就解決學位的問題了嗎?這樣做目的就是要讓香港的家長明白,只要子女考到合格或者有大學讀,大家就會理性地去看待幼稚園、小學和中學。

  幼稚園免費教育易過借火

  張文光認為,香港家長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的孩子都應該比隔籬的行快一步」,這個是家長的心願,你學兩樣,他學三樣;你學三樣,他學四樣,每一樣都要多你一步,這個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因為整個學習生涯都要比人多跑一步,是非常痛苦的。家長不明白孩子如果肯發力,聰明的終歸是聰明的,當然基礎條件不能太差。張文光感懷地說:「我記得我的小女兒讀小學的時候,我提醒她『妳要記住,妳讀書努力就得,但千萬不要考取第一名』。因為如果她考取第一名,就永遠有一個太高的坐標,是一件好痛苦的事,叫她永遠不要考第一,但終有一天她就能慢慢地爬上去,她的信心比成績更重要,到某一個日子她自然會發力。」

  張文光又表示:「香港的家長大部分都不是這樣,頭100公尺已經跑到氣咳,於是讀書便是一件好痛苦的事情,原因就在於大學的門檻太窄,我們那一代的家長,只有2%的中學畢業生能升到上大學,所以腦海中,認為讀大學是一件難比登天的事,於是家長會催谷下一代更加努力、更加辛苦。如果家長明白讀大學像我剛才講的那麼寬,他們就不會再爭着比別人跑快一步。試想想,當整個社會的所有人都要跑快一步,其實這個社會跑得好快,你望見有人跑快你一步你就心跳,他就要跑快一點,當你跑快了,他又跑得更快,大家都在你追我趕,所有快樂的童年就如此這般都失去了,所有好奇、所有童真都失去了。最近我在地鐵站看到一個廣告,鼓勵學生參加補習課程,所有賣廣告的model都是小朋友,補習已經開拓了小學生和中學生的生意,多苦啊!至於幼稚園質素參差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是私立的,即使不是私立的,也都是非牟利的,政府過去對他們的資助是好低,但是以香港的富裕程度,應該可以是免費的,對政府來講,一年就是26億至30億元的總投入,實際上現在就已經給了20億了,如果要幼稚園免費,政府大約投入25億就可以解決了,只是給多5億元而已;如果要改善教師的薪酬,那麼再給多5億元,也就是一共10億元,這個對於現在的政府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何解早前三名特首競選人都提出15年免費教育,原因就是他們都知道,只要給多5億就可解決問題,對香港政府來講,根本是不費吹灰之力。」

  張文光表示:「香港現在的教育問題,其實是由於家長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以及政府未能配合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去設計讀書的學制和制度,你明知他們追求的是望子成龍,政府就要設計一套『望子可以成龍的制度』。家長們望子成龍是沒有錯的,做媽媽的是這樣,我作為一個爸爸也是這樣,爲甚麽政府的設計不是這樣呢?要解決社會問題,首先要解決教育這個環節,於是就已經解決了三分之一。」張文光回憶說:「我記得有一個的士司機跟我講,他說:『張先生,我無希望了,我一生就只能做司機了,你搞掂我個仔就得啦。』其實香港很多人都是這樣,尤其是普羅大眾和中產階層,如果社會能把他們的孩子好好的安頓,給他們好的教育,他們的憤怒就會減少三分之一,他們對社會的歸屬感和快樂就會增加三分之一。」

本報專題部記者李天格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